close

這次製作開放帳板喇叭,主角是EV12吋同軸單體SP12B白殼(8歐母),原本購入這顆單體是想要湊成一對,結果一直找不到同時期的款式,雖然都是SP12B,但有的背後框架是紅色烤漆有的是乳白漆,紅色烤漆又有圓弧屁股和圓筒屁股之分,有的懸邊是黑色布料有的是磚紅色布料,有的是同軸單體形式有的是卻是全音域單體,再加上內中有分鐵粉蕊磁鐵或Alnico磁鐵.....50~60年代Electro-Voice生產這款單體一概都稱為SP12B,這種作法真是讓後代玩家玩味無窮,無窮惋味阿,呵呵。~


 



 


我在eBay追蹤好久也沒見過他的同袍兄弟,要湊一對恐怕等到懸邊都發霉了還不一定有,索性念頭一轉,心想既然我這一顆SP12B這麼稀少,乾脆弄一個不一樣的音箱給他穿,一則可以窺探開放帳板的領域,一則可以作為劇院之聲的中央聲道,於是成就了這個巨大的開放帳板音箱。


 


上面的圖是製作中的箱體,由於音箱體積很大且沒有背板形成六面體,所以採用不易變形的美杉拼板可以打造較為簡潔美觀的箱體結構,音箱尺寸:寬540 x 高640 x 深270 (mm)。


 


由於這款開放帳板的高度大約是落地音箱半高的尺寸,所以請阿全師傅打造一張"椅子"給它坐,讓中央同軸高音可以對準聆聽位置耳朵的高度。


 



 


大尺寸古董單體框架通常是鑄鐵,相當有份量,但螺絲固定孔都不會太多,以手上這顆為例只有四個孔。為求安置單體的穩固性與日後更換單體的方便性,我將SP12B固定在一塊四方形板材上,然後再將這塊板材鎖到箱體內側,然後以機械牙螺絲將單體鎖到內嵌在四方板的金屬螺母上,四方形板材與箱體的結合則用高低牙木工螺絲,這樣可以大幅降低箱體面板單一鎖點的承重,鎖點一共有12個。


 


上圖是20mm厚的四方形單體固定板,下圖是用4顆螺絲將單體固定到四方形板材上。


 




 


SP12B的鐵框架上有接線端子,不過穿線孔很小,我用了一段IeGo的銅銀混絞線延伸到內部結構板材的博士端子上,方便接線換線。




開放帳板的尺寸基礎是增加單體正波和背波間的通路距離,使得聲學短路的現象降低。但巧妙的是若經過仔細計算將帳板寬度設定在特定波長的四分之一,那相差一個完整波形(一個波形有四個階段)的正負波會疊乘相加進而強化了特定波長。


 


帳板本身不限定平板,彎折會帶來交疊波長區段的改變。以我的音箱為例計算:


 


開放帳板直徑=聲波速度/4x特定頻率


(0.54+0.27+0.27)單位m=波速 343m/4x特定頻率


求得 特定頻率 = 79Hz


 


因此我的開放帳板可以強化80Hz附近的波段,實際聆聽後感覺響應頻率沒有特別膨脹的頻段,算是對此單體的的低頻延伸有益,但開放帳板不能和背牆太靠近,擺位時不得不在空間與單體特性間取得妥協。


 



 


雖然早在圖紙上計算出成品尺寸,不過成品送來時還是不免驚呼一聲~好大阿! 呵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alley 的頭像
    valley

    原箱的共鳴

    vall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