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三階分音的頻率交越是以-18db/oct的模式衰減高音單體與中低音單體的響應頻率曲線,衰減曲線陡峭,高低音單體的頻率分工較低階分頻更為精準。這次採用的單體都是FOSTEX,型號分別是FE83E和FE103E,請看下圖:


 



 


這兩顆FOSTEX全音域單體在我部落格文章出現許多次,都擁有特殊的香蕉纖維鼓紙,這系列單體早期都是台灣製造的,現在新品則多是Made in China。受限於尺寸,單獨撐起全音域喇叭時FE83E三吋的低頻不夠低,大一號的四吋FE103E高頻不夠高,如將之嵌入分音喇叭系統,卻又難逃因為音色太過強烈無法整合招致換下的命運,所以眼尖的您一定會發覺這兩顆單體很眼熟耶...畢竟分音喇叭的單體配搭不能只看規格,音色可以無痕銜接才是王道阿,呵呵。


 



 


說來真對不起FE83E,她的高音細膩多汁卻又有厚度,我試過很多高音單體質感都無法超越她,更不用說她擁有直達30KHz的高頻表現。我這次的想法就是以相同材質製作鼓紙的FE103E來銜接中低頻,理論上相同材質的振膜音響特性是一樣的,因此經過分工發聲後能產生更寬廣的響應頻率。對兩顆全音域單體的分工來說,分頻點切在哪裡應該都很好銜接,但為了保有最寬的FE103E的響應頻率範圍且能切除毛躁的高頻,我把分頻點訂在3.66KHz,一來可以避開在人聲頻率範圍(包含泛音)分音,另一方面可以把樂器的泛音交由留耳油FE83E來發聲,讓兩單體可以各展所長,相輔相成。


 



 


分音器採用Butterworth分頻演算法,為了盡量控制聲音被被動元件渲染的程度,我以BENNIC XXP 2.2uF及CDET 1.5uF為基礎,堆疊大部分的電容數值,例如低通濾波用了2顆2.2uF BENNIC+1顆3.3uF BENNIC,高通濾波一級用1顆2.2uF BENNIC+1顆 1.5uF CDET(白色),高通濾波二級用1顆ROE(金色) 8.2uF+2顆1.5uF CDET(白色)。可以看到低頻濾波全以BENNIC達成,高頻一二級濾波則都有併聯白色MMA來維持聲音的一貫性。


這次二音路三階分頻的被動元件如下:


高頻濾波電容C1:3.7 uF、C2:11.2 uF
低頻濾波電感C3:7.7 uF
高頻濾波電感L1:0.25mH
低頻濾波電感L2:0.49mH、L3:0.16mH


箱體是以現成MDF箱體改造,依照FE103E的T/S參數設定裝箱後總體Q值 Qtc = 0.707 時,Butterworth 四階低音反射音箱容積 Vb = 5.12L,反射管開口尺寸2.5cm,箱體正面寬高是19.5 x 23cm。


 


拿全音域單體當作高音單體,如果沒有獨立高音艙體阻擋低音單體背波的干擾,那就要把高音單體的背面盡量封死,降低高音單體鼓紙受箱內空氣彈簧牽引共振的機率。下面這張照片可以看到我使用玻璃纖維膠帶把FE83E的鐵框架全部封住。


 



 


完成後的箱體正面特寫,可以看到我在前帳板裱上了一層時髦的人造皮格,還不錯看吧? 其實除了美觀考量,用軟皮墊底還可以確保單體鐵皮框架與前帳板間的密和度。


 




 


低音反射管直接安裝在背板上,裝箱後測試低頻可以延伸到64Hz以下喔。


 



 


裝箱後聆聽,我以分頻點附近的音壓與音質為測試重點,可以發現使用三階分頻的響應頻率銜接平順度果然優於一階和二階分頻,當然這其中FE103E的效率89db,FE83E的效率88db,兩者不需使用L-PAD調整效率,也是可以銜接平順的關鍵因素。


 


感謝瀏覽,文中如有謬誤懇請過路高手不吝指導,謝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alley 的頭像
    valley

    原箱的共鳴

    vall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