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一對造型特殊的喇叭源起於友人贈送的一對PHILIPS的4吋全音域單體,據友人描述這對珍藏的4吋單體和八角形單體係出同門,股紙上有5個凸點,中央有高音杯,單體背面打印比利時製造。屬於市場上有錢不一定買得到的寶。


 



 


耳聽為憑,接上線裸聽發現這對單體的聲音真的不錯,中高頻飄逸不會刺耳,當下就決定幫他裝箱的念頭,但由於欠缺單體數據資料所以無法動工,拖延了好一陣子。DIY音箱時原廠提供的數據是很重要的參考資料,除了設定單體的用途外,這些數據也決定箱體的容積和形式,如果不知原始數據盲目裝箱,通常不是那麼容易發揮單體的最佳效能,反而容易誤殺忠良。美國madisound網站這麼受歡迎,就是他提供了大量的原廠資料供人下載,資訊透明刺激了DIYer的購買意願同時也大幅降低交易糾紛的風險。不過經過二個月斷斷續續的搜尋我還是沒能找到這對單體的資料,甚至連用家的經驗分享都沒有,詢問友人的結果竟是怎麼裝都好聽! 這反倒讓我更不知如何下手@@.....


 


想過採用受單體等校體積影響較少的TQWT,也試過用郵局便利箱測試最佳體積,最後還是決定捨棄單體背波做密閉音箱,畢竟4吋單體的等效體積的差異很大,箱子做得太大聲音鬆散,做得太小聲音乾癟,若抓得準當然最好,箱體和單體相得益彰,怕是錯點鴛鴦花了好一番功夫搓合,最後還是鬧分手阿!


 


其實密閉音箱的箱體體積也是很重要的,我之所以選擇這種形式的另一個原因是已設定這組喇叭是環繞喇叭而非主喇叭,用途確定後在設計音箱的考量因素就很清楚了,一般環繞喇叭的低頻要求是到80Hz左右,不一定要更低下去免得造成環境低頻共鳴,高音部分不會特別設限,別發出刮耳高音即可。而這兩個條件都符合早期全音域單體的特色。



 


箱體的材料選用椰木,這種材質密低相當低,丟在水中經久不沈,本身就是可以當作阻泥材質吸收背波。半原球造型可以均勻吸收能量,箱體內配置高低兩種密度的吸音棉,可以達成分段吸收的效果。固定單體的圓框則採用美杉,相對於椰木堅固許多,可以穩固箱體並固定單體。


 


障板一樣採用美杉拼板,不同的是這次單體是固定在後,所以前方可以車製淺號角,增加聲波傳導的擴散性。障板正面有做不對稱斜角造型,使用時不論懸吊或直立都不會顯得呆板。這篇文章的第一張圖就是直立型的擺設。


 



上面這張圖可以看到障板的淺號角造型,仔細看可以發現股紙上有五個稍微突出的圓點,這是PHILIPS早期全音域單體的特色。



背後接線端子直接在椰木音箱上開孔鎖上。




 


箱內配線採用 IeGO 銅銀混絞線 NO. L70517




 


障板的長端背面設有俯仰關節,採用荷蘭Vogel's 製品,這款喇叭架上下左右都可90度調整相當方便,可惜是塑膠製品,最大承重只有1.5公斤。這款音箱連同單體總重約1公斤。



 


下圖顯示將這組喇叭安裝到天花板間接照明層板木作之上,並把喇叭調整到剛好投向聆聽座位的角度,中高頻效果還不錯,低頻大約在100Hz急速下降,是否是單體特性無從考證,但兩只單體的表現相同,當作環繞喇叭還算可以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alley 的頭像
    valley

    原箱的共鳴

    vall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