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陣子比較忙碌,主要是小孩提早出生的緣故,生活步調有點凌亂,部落格好一陣子沒有新文章,先跟網友道聲抱歉了。


玩音響的同好大致都會認同"震動"對於器材會有不良的影響,因此在市場上出現各式各樣的抑震媒介,各家廠商莫不盡最大努力挖掘更新更耐用更有效的材質要為改善聲音的最後一哩路加分。資深玩家都會說,與其用各種抑震/導震器材來降低器材震動的互相干擾,不如將一部部的器材直接放在地板上,因為地板相對於器材是無限大的質量,不會傳遞器材的微小震動,更不會產生共振。這當然是以石材地板為前提的建議,家裡若是木地板環境,不只有傳導震動的問題,連喇叭產生大音壓也會有共鳴


這次設計就是嘗試把音響架的導震程度降到最低。


 



 


音響架的結構材質使用南洋烏心石,由開發音箱的經驗顯示這種材質相對於花梨木是較軟的材質,木質厚實適合當作結構材,毛孔細小目節少,外觀具光澤,耐腐抗蛀性強,氣乾比重0.45~0.65。許多大型神桌都是用這種材質開發,經久不壞。


考慮用家安裝器材的便利性,我將音響架設計成可以拆解的單元,每一層都可以分開,有兩種不同高度分別是16.5cm和22.5cm(可容納器材的最大高度),重量分別是5公斤和4公斤。使用者可以按照個別需求決定架設的順序。如圖所示,層與層的接合處是特別請工廠車製的304不鏽鋼柱,木結構設有柱槽可將不銹鋼柱埋入,堆疊起來相當穩固。


不鏽鋼柱除了可以穩定層架外,也是三明治抑震理論的實現:軟 - 硬 - 軟


 



 


不鏽鋼柱槽孔特寫



 


安置器材的平面則是請石材工廠切割2cm厚的黑金石,表面水磨拋光處理,單片重達16公斤,不僅提供質量來對抗器材震動,與木架間也是三明治抑震結構。這個音響架不計木架重量每邊三片石材就已經將近50公斤了,連同木架超過60公斤!!


 



 


石材安置面特寫,柱材含括承重範圍。



 


層板接合特寫可以看到木工相當的細膩



 


最下層必須加上一層底座,形成立方體結構才能對抗形變,底座離地4.5cm,可以讓難以彎折的巨無霸線材有足夠的迴旋空間。


 



完美的收尾採用不銹鋼拋物線角錐,底座當然有挖溝槽將角錐的圓柱部分埋入,否則翻倒可就代誌大條囉,說真的若非找到內湖陳先生用不鏽鋼材質開發的角錐,我還真不敢把這麼重的音箱架疊上去呢!


 







效果如何呢? 聽管風琴和鬼太鼓這類連續低頻時,手扶著音響架就會深刻感受"不動如山"這句話的意思啦!


 



 


補一張實際擺設的圖,感覺最上層應該擺LP才對味吧? 呵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alley 的頭像
    valley

    原箱的共鳴

    vall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