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款12吋音箱原本規劃是半開放式帳板,也就是帶有側板的開放式帳板,實際裝箱測試後,低頻的延伸符合期待,大單體的寬鬆特性聆聽人聲特別舒服。有興趣的同好可以先參考這一篇:http://valleywu.pixnet.net/blog/post/16797631
不過擺設位置卻是一個大問題,因為這款8歐母的EV古董單體我只有一支,所以就把這支喇叭當作家庭劇院的中央聲道使用,但這麼大咖的中央聲道很難擺在投影布幕之前,只得推到布幕之後剛好可以讓中央高音齊耳越過布幕下緣的位置,如此雖能讓大音箱融入客廳空間,卻不得不貼近背牆,反而產生不舒服的低頻迴音,傷腦筋阿。
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 當初在規劃這款音箱時我有留下伏筆,請看下面這張圖,原本箱體內鎖喇叭端子的隔板那麼大一片,其實就是採用二次反射箱體結構,並且在上下左右側板都有預留背板與補強材的鎖定空間,可以將這款箱體改成密閉音箱或者是低音反射音箱。
淺音箱背板我喜歡用10mm的薄板,並且不貼任何吸音材料,聽感上聲音較為活潑,但木材選料一定要好,才能維持穩定不變形。這次木工師傅幫我準備的是大約50cm寬x60cm高x1cm厚的台灣檜木,台灣檜木的特性是質地密、含油高、彈性佳,足以承受12吋單體的背波能量。
封板之後的箱體內部空間被隔板截成上下兩部分,上方艙體切面略近正方型,下方艙體切面呈扁長型,上下艙間靠近背板位置留有5cm空隙,下方艙體在前帳板左右端設有低音反射管,管徑將近8公分。
這是我用過最大的反射管,其目的倒不是強化低頻,反而是通氣孔的意義較多,可以幫助背波壓力的宣洩,使用大管徑可以防止氣流嘯音的產生。
端子板的外觀很復古,不過師傅是採用CNC的方式將整塊木材深鑿20mm,再黏合到背板上,其深度可達30mm,這種內凹的設計可以讓喇叭線上香蕉插沒入,使得箱體和背牆的距離縮到最小。
大合照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