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ll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vall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熟的造型阿,沒錯,這就是一年多前發表的4吋環繞喇叭


vall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交連電容設置於前後級間,目的是為了濾除前級擴大機的直流輸出成分,防止直流輸出送到後級後一路放大,最後在終端燒毀喇叭。由於交連電容是設置在聲音的主要路徑上,因此無可避免的會改變前級輸出的聲音,所以它是發燒初哥最常下手調音的地方,這次王兄割愛一台Excalibur擴大機給我,順便也給我出了個功課,就是比較交連電容對聲音的影響。


vall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vall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網路上有太多可以飛天鑽地的訊號線,除了以高科技掛帥的廠線之外,熱中自製訊號線的DIYer也不乏獨門調音密技,小弟的這篇文章純粹是紀錄自製訊號線的製作過程,沒啥特別的地方,講在前面先,呵呵。


vall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距離上一次發表書架喇叭又過了半年,這期間最主要的功課是探究分音器的原理與實做驗證。眼尖的網友可能還有印象,這款喇叭的原型在上次發表二代書架喇叭時就完成了,但喇叭的心臟-分音器的配置直到最近才定案。


vall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這篇文章是打造二階分音喇叭的實務操作之二,主要是分頻點的計算方法改用Linkwitz-Riley,採單一分頻點。


vall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IY喇叭一定會碰觸到攸關聲音最核心的部分,喇叭的心臟~分音器。這部分相當倚仗耳力,因為縱使有許多計算公式可以使用,最終還是要靠耳朵來驗證好不好聽,而不是用眼睛看數據來決定好聲與否。


vall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於揚聲器單體有諧振頻率Fs存在,導致阻抗曲線在低頻區域Fs處產生一個阻抗高峰,這是因為在Fs時,紙盆和箱體發生共振導致輸入的電流驅動音圈失效。另一方面,揚聲器的高頻區域也會有阻抗提高的現象,主要原因是單體內音圈的電感量會隨著工作頻率的上升而上升,造成了阻抗上升曲線。

阻抗上升會讓單體發出音壓減弱,不僅會造成聽感不平衡,變動的單體阻值也會造成分頻點飄移,最終造成聲音劣化。使用大電流後級可推出比較飽滿的聲音,原因也是大電流輸出較能控制音圈對抗上揚的阻抗曲線。

vall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